智慧農業監控系統主要通過各種無線傳感器實時采集農業生產現場的溫濕度、光照、CO2濃度等參數,利用視頻監控設備獲取農作物的生長狀況等信息,遠程監控農業生產環境,同時將采集的參數和獲取的信息進行數字化轉換和匯總后,經傳輸網絡實時上傳到智能管理系統中;系統按照農作物生長的各項指標要求,地遙控農業設施自動開啟或者關閉,實現智能化的農業生產。
智慧農業監控系統基于大數據的農業分析技術,挖掘智慧農業價值源泉;
大數據技術應用突破了傳統分析對于結構化數據管理的限制,繼承了統計學的優點,對數量巨大的數據進行統計性地搜索、比較、聚類和分類歸納分析,更多地關注數據與業務間的關聯,關注多媒體、復雜數據的挖掘分析和歷史相關數據的比較分析。大數據技術在農業中將發揮重要作用,基于當地多年的氣象信息、作物與土壤信息、管理信息、市場流通與消費等信息,經過數據統計、案例對比和模式判別等分析,可以提供更加智慧的各類農業服務。
智慧農業監控系統基于云計算的數據處理技術,升級農業資源整合平臺;
云計算體現出來的集約化建設、按需動態分配資源等優勢在農業發展中,更適合應用于集約化建設農業共性技術支撐平臺。目前,我國有關單位所建設的多級平臺系統中,農業企業需要存儲和處理農作物養殖和種植數據、農作物生產加工數據、農作物倉儲物流流通數據、農作物銷售管理數據以及基于數據的監管主題數據、報表中間數據、報表結果數據、應用細節數據等。系統對數據進行分類、加密等處理,同時按照一定的規則實現對于云端和終端數據的動態存儲與管理。地縣級農業管理部門需要存儲和處理農業“四情”(墑情、苗情、蟲情、災情)監管數據,以及對企業各環節的監管數據、報表數據等。系統對這些數據的處理和企業級的數據處理一樣,進行分類加密,部分存儲在云中心,部分存儲在縣級農業部門終端或者設備中。縣級平臺可以從農業企業訪問數據,可以提供數據給省級云計算中心平臺。省級農業部門作為云數據中心,處理來源于企業級、地縣級的數據,存儲和處理例如氣象數據、災情預測診斷及應急反應、農業資源的評估與管理、作物長勢預測與估產等數據。